跳到主要內容

校友分享

自2000年成立以来,国际学院培育了不少本地及非本地学生。现在,他们各自在社会上担当着不同角色,继续努力回馈社会。以下是部分毕业生的分享。

应用科学学部

多元化的學習模式豐富了我對金融科技的理解和認知。當中的「財務規劃」課堂拓闊了我對金融市場和投資的視野,亦讓我理解人生不同階段的財富管理方法,並學會將其與科技結合運用到日常生活中,將之與生活接軌。課程亦使我獲得編程和數據分析等實用技能,當中的解難和數據分析的能力更切合大學的技能要求,有助提升自身的競爭力。
張俊彥  ’23
  • 現修讀香港大學社會數據科學文理學士學位課程
  • 2023年香港浸會大學理學副學士(金融科技)畢業
多元化的學習模式豐富了我對金融科技的理解和認知。
張俊彥  ’23
  • 現修讀香港大學社會數據科學文理學士學位課程

人文及语言学部

國際學院助我建立紮實的理論基礎。學院擁有豐富的學習資源,以及一群專業、關愛的講師。除此之外,我亦從講師對我未來發展提出的指導和建議中獲益不少。
藍筠雅  ’16
  • 高級研究助理
  • 2021年香港中文大學文化研究文學碩士畢業
  • 2020年香港浸會大學人文學文學士(榮譽)畢業
  • 2016年香港浸會大學文學副學士(文化研究)畢業
國際學院助我建立紮實的理論基礎。
藍筠雅  ’16
  • 高級研究助理

商学部

課程會指導升學路向和面試技巧,讓我可以預早練習和裝備自己。另外,課程亦提供有關創業的真人案例分享講座。啟發了我的創業思路,讓我未來的發展擁有更多選擇。
余彩芝  ’21
  • 2022年南澳洲大學 旅遊及項目管理商學士 畢業
  • 2021年香港浸會大學文學副學士(旅遊及款待業管理)畢業
課程提供了豐富的就業資訊,介紹了旅遊與款待行業不同的工作範疇,讓我進一步瞭解我的需要和未來的就業方向。
余彩芝  ’21
  • 2022年南澳洲大學 旅遊及項目管理商學士 畢業

传理学部

學院提供多元化的體驗活動鼓勵同學參加。我曾經參與領袖訓練計劃、學院刊物《覔Invisible》的編輯工作 及 AD Here 廣告大賽籌委等活動,讓我有機會跟不同專修的同學交流,學習與人合作及欣賞每個人的獨特之處,擴濶視野,促進個人成長。
梁善祺  ’14
  • 廣播機構記者
  • 2016年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社會科學學士(榮譽)-新聞主修畢業
  • 2014年香港浸會大學文學副學士(新聞學)畢業
學院提供多元化的體驗活動鼓勵同學參加,讓我有機會跟不同專修的同學交流。
梁善祺  ’14
  • 廣播機構記者

社会科学学部

CIE的校園生活多姿多彩,而且學院師資優良,講師充滿教學熱誠,令我學有所成,有助日後發展。
黎偉權  ’21
  • 現修讀香港城市大學社會科學學士(公共政策與政治)課程
  • 2021年香港浸會大學理學副學士(社會及公共政策研究)畢業
CIE的校園生活多姿多彩。
黎偉權  ’21
  • 現修讀香港城市大學社會科學學士(公共政策與政治)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