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校友分享

自2000年成立以来,国际学院培育了不少本地及非本地学生。现在,他们各自在社会上担当着不同角色,继续努力回馈社会。以下是部分毕业生的分享。

应用科学学部

入学当年正值疫情高峰,社会处于低迷的状态,原本认为难以得到理想中的校园生活。当大家对未来感到迷惘、不知线上课程的成效如何时,课堂却没有半点消极的气氛,在讲师的悉心教导下,我每一天都过得充实。后来疫情缓和,我到校园上课就体验到享用校内设施的乐趣,特别是图书馆和健身室。而且,与导师和同学面对面的交流,更是令我获益良多,总括而言,我十分满意在学院的读书生活。
邓颖谦  ’22
  • 现修读香港中文大学自然科学理学士(食品及营养)学位课程
  • 2022年香港浸会大学理学副学士(营养与食物管理)毕业
在讲师的悉心教导下,我在学院的每一天都过得很充实。
邓颖谦  ’22
  • 现修读香港中文大学自然科学理学士(食品及营养)学位课程

人文及语言学部

CIE专业中文课程全面,校外学习机会良多,老师善于引导学生寻找方向。
钟子南  ’18
  • 2020年香港浸会大学文学士(中国语言及文学)毕业
  • 2018年香港浸会大学文学副学士(专业中文)毕业
CIE专业中文课程全面,校外学习机会良多,老师善于引导学生寻找方向。
钟子南  ’18
  • 2020年香港浸会大学文学士(中国语言及文学)毕业

商学部

课程会指导升学路向和面试技巧,让我可以预早练习和装备自己。另外,课程亦提供有关创业的真人案例分享讲座。启发了我的创业思路,让我未来的发展拥有更多选择。
余彩芝  ’21
  • 2022年南澳洲大学 旅游及项目管理商学士 毕业
  • 2021年香港浸会大学文学副学士(旅游及款待业管理)毕业
课程提供了丰富的就业资讯,介绍了旅游与款待行业不同的工作范畴,让我进一步瞭解我的需要和未来的就业方向。
余彩芝  ’21
  • 2022年南澳洲大学 旅游及项目管理商学士 毕业

传理学部

感恩在学院遇见好导师,除了教授电影知识,更指引了学习方向。副学士给予我两年时间累积经验,沉淀自己,培养良好的思考习惯,为日后创作奠定稳固的基础。这里我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袁泳珊  ’20
  • 传媒主任
  • 2022年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学士(荣誉) — 电影主修毕业
  • 2020年香港浸会大学文学副学士(电影、电视及数码媒体学)毕业
感恩在学院遇见好导师,除了教授电影知识,更指引了学习方向。
袁泳珊  ’20
  • 传媒主任

社会科学学部

学院提供专业的职业辅导,协助同学全面发展个人潜能。参与企业招聘讲座及不同行业的就业出路座谈会让我了解不同行业的发展前景,准备就业之路。
吴祖谦  ’10
  • 惩教署二级惩教助理
  • 2012年香港浸会大学社会科学 (荣誉) 心理学学士毕业
  • 2010年香港浸会大学理学副学士 (心理学) 毕业
职业辅导协助同学全面发展个人潜能。
吴祖谦  ’10
  • 惩教署二级惩教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