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人文及语言学部

专业中文
很庆幸我曾在国际学院修读专业中文,学科老师都像家人一样,非常关注每个学生的未来路向,为我们升学未雨绸缪。学院老师都非常友善,只要你愿意主动踏出第一步,他们一定会帮助你!
谢明杰  ’22
  • 现修读香港浸会大学文学士 (中国语言文学)学士学位课程
  • 2022年香港浸会大学理学文学士(专业中文)毕业
只要你愿意主动踏出第一步,学院老师一定会帮助你!
谢明杰  ’22
  • 现修读香港浸会大学文学士 (中国语言文学)学士学位课程
CIE专业中文课程全面,校外学习机会良多,老师善于引导学生寻找方向。
钟子南  ’18
  • 2020年香港浸会大学文学士(中国语言及文学)毕业
  • 2018年香港浸会大学文学副学士(专业中文)毕业
CIE专业中文课程全面,校外学习机会良多,老师善于引导学生寻找方向。
钟子南  ’18
  • 2020年香港浸会大学文学士(中国语言及文学)毕业
学院师资优良,老师热心教学,很愿意解答学生在学业上的疑问。学院亦经常举办活动和讲座,让学生对学科或升学有更全面的理解;又透过筹办校园杂志、读书会等机会,增加同学之间的互动,从而建立良好的学习同伴关系。
丘庭杰   ’12
  • 大学讲师
  • 2020年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系哲学博士毕业
  • 2016年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系哲学硕士毕业
  • 2014年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系文学士毕业
  • 2012香港浸会大学文学副学士(专业中文) 毕业
校园活动增加同学之间的互动,从而建立良好的学习同伴关系。
丘庭杰   ’12
  • 大学讲师
副学士课程与我升读的学系和科目有明确的衔接,升学后应付学业更容易,而且学院的跨学部选科设计令我有机会学习专业中文以外的知识,为我现在于讲求创新和独立思考的资讯科技创业公司工作打稳基础。
何俊霖  ’11
  • 资讯科技创业公司项目经理
  • 2013年香港中文大学文化研究学士毕业
  • 2011香港浸会大学文学副学士(专业中文) 毕业
  • 2009年香港浸会大学副学士基础课程毕业
跨学部选科设计令我有机会学习本科以外的知识。
何俊霖  ’11
  • 资讯科技创业公司项目经理
现在的工作岗位需要代表公司接触客户,凭着对文字的敏锐感觉,我让客户感受到尊重,与他们发展良好的关系,并获得公司的赞赏。这些,都全赖国际学院的两年副学士课程。它不但加深了我对中国文学与商用中文的认识,亦提高了我的写作能力,让我于工作上得心应手。
黄嘉敏  ’11
  • 销售助理
  • 2014年香港大学文学士(中文系)毕业
  • 2011香港浸会大学文学副学士(专业中文) 毕业
CIE提高了我的写作能力,让我于工作上得心应手。
黄嘉敏  ’11
  • 销售助理
在CIE里,“专中”润饰了我的语文,“通识及文化”拓展了我的思维及视野。CIE不单是多元的升学台阶,带我们进入知识的宝库;也是奔往理想职业的通行证,领我们踏上圆梦的旅途。
黄永良  ’11
  • 中文科教学助理
  • 现修读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学位教师教育文凭课程
  • 2013年香港浸会大学文学士(通识及文化研究)毕业
  • 2011年香港浸会大学文学副学士(专业中文)毕业
CIE是奔往理想职业的通行证,领我们踏上圆梦的旅途。
黄永良  ’11
  • 中文科教学助理
CIE让我在学习生活中增长知识和扩阔眼界。课程涉及多元化的知识,开拓我们的视野;亦让同学在其中寻找到自己的专长及兴趣,对未来升学或就业都很有帮助。此外,学院更积极培养同学的个人品格,从而建立个人修养。
罗珮文  ’08
  • 项目行政助理
  • 2012年香港浸会大学通识及文化研究学士毕业
  • 2010年香港浸会大学文学副学士 (专业中文) 毕业
  • 2008年香港浸会大学副学士基础课程毕业
学院积极培养同学的个人品格。
罗珮文  ’08
  • 项目行政助理
文化研究
文化研究课程让我培养批判思考能力和拓展解读多元文本视野,如电影、歌词和性别形象。坚实的学术基础使我在升学路上得心应手,并于学士毕业后投身学术界发展。
周信意  ’22
  • 大学研究助理
  • 2024年香港浸会大学人文学文学士毕业
  • 2022年香港浸会大学文学副学士(文化研究)毕业
文化研究课程让我培养批判思考能力和拓展解读多元文本视野。
周信意  ’22
  • 大学研究助理
CIE良好的课堂气氛和融洽的师生关系让我感受最深。充满教学热诚的讲师会耐心回答学生每个提问,并时常给予具啓发性的建议。参与 This and That 刊物的编辑组,我有机会尝试编辑的工作及瞭解出版过程,这是十分难得宝贵的经验。
伍皓麟  ’20
  • 2022年香港浸会大学文学士人文学(荣誉)毕业
  • 2020年香港浸会大学文学副学士(文化研究)毕业
CIE良好的课堂气氛和融洽的师生关系让我感受最深。
伍皓麟  ’20
  • 2022年香港浸会大学文学士人文学(荣誉)毕业
修读文化研究促使我反思人生的意义。通过回答各种的问题,令我瞭解到答案可以有不同的诠释,并没有绝对的真理。我亦开始对身边的事情变得更为敏锐。
许宝泠  ’19
  • 2021年香港大学人文学文学士毕业
  • 2019年香港浸会大学文学副学士(文化研究)毕业
修读文化研究促使我反思人生的意义。
许宝泠  ’19
  • 2021年香港大学人文学文学士毕业
国际学院助我建立扎实的理论基础。学院拥有丰富的学习资源,以及一群专业、关爱的讲师。除此之外,我亦从讲师对我未来发展提出的指导和建议中获益不少。
蓝筠雅  ’16
  • 高级研究助理
  • 2021年香港中文大学文化研究文学硕士毕业
  • 2020年香港浸会大学人文学文学士(荣誉)毕业
  • 2016年香港浸会大学文学副学士(文化研究)毕业
国际学院助我建立扎实的理论基础。
蓝筠雅  ’16
  • 高级研究助理
修读文化研究让我认识到后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开启了我对当代新思潮的兴趣,驱使我向哲学方向发展,在修读哲学硕士学位之后,更远赴法国进一步探索学界的新思潮,例如世界主义和超人类主义。这些经歷成就今天的我。
罗静琳  ’15
  • 大学讲师
  • 2023年法国土鲁斯第二大学及比利时鲁汶天主教大学欧洲哲学硕士毕业
  • 2020年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硕士毕业
  • 2018 年香港中文大学哲学文学士毕业
  • 2015年香港浸会大学文学副学士(文化研究) 毕业
文化研究开启了我对当代新思潮的兴趣,更远赴法国进一步探索学界的新思潮。
罗静琳  ’15
  • 大学讲师
音乐学
国际学院积极鼓励同学主动学习与争取实践机会。在修读音乐的时候,学院提供了多次公开表演的宝贵机会给我,不但加强了我的自信,亦加深我对音乐的兴趣,促使我继续往海外升读音乐硕士课程。
李珈维  ’11
  • 敲击乐老师
  • 2015年比利时安特卫普皇家音乐学院修读音乐硕士毕业
  • 2013年香港浸会大学音乐学文学士(荣誉)毕业
  • 2011年香港浸会大学文学副学士(音乐学专修)毕业
学院提供了多次公开表演的宝贵机会给同学。
李珈维  ’11
  • 敲击乐老师
每位音乐家都应该有自己要走的路,要清楚知道自己发展的路向,不要盲目追求别人所拥有的,大众希望得到的未必是你所想得到的。
马文麒  ’11
  • 现从事作曲、指挥工作
  • 2014年香港浸会大学音乐文学士(荣誉)毕业
  • 2011年香港浸会大学文学副学士(音乐学)毕业
每位音乐家都应该有自己要走的路,要清楚知道自己发展的路向。
马文麒  ’11
  • 现从事作曲、指挥工作
在学院的讲师勉励下,我能订立目标,刻苦努力,并在迈向成功的过程中不断学习,获得到最大的裨益。
曾日曦  ’10
  • 小学音乐教师
  • 2014年香港教育学院音乐教育荣誉学士 (当代音乐及演奏教育学) 毕业
  • 2010年香港浸会大学文学副学士 (音乐系) 毕业
在学院的讲师勉励下我能订立目标。
曾日曦  ’10
  • 小学音乐教师
专业传意及英语研究
国际学院的课程让我在语言学、文学、哲学等多个范畴方面大开眼界,相关知识和技能都迅速成长。学习期间,我参加学术学会Hummingbird,并担任学生刊物 《This & That》的主编,当中的得着都是副学士生涯的一大亮点。最难忘的是有机会与不同专修的同学和老师深入交流,以及跟志趣相投的同学紧密合作,使我学习热情从不间断,朝着英语教师的梦想迈步向前。
泰仁  ’23
  • 现就读香港中文大学文学士(英国语文研究)学位课程
  • 2023年香港浸会大学文学副学士(专业传意及英语研究)毕业
国际学院的课程让我在语言学、文学、哲学等多个范畴方面大开眼界。
泰仁  ’23
  • 现就读香港中文大学文学士(英国语文研究)学位课程
在国际学院读书非常开心,我真真正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课余时间,我担任学生大使,在不同的学院活动中协助传译工作,例如在迎新周即时传译。这些经验,让我与不同文化背景的同学持续合作,从而迅速提升沟通技巧,充分发挥领袖才能。
王文蕙  ’23
  • 现就读香港教育大学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荣誉文学士学位课程
  • 2023年香港浸会大学文学副学士(专业传意及英语研究)毕业
在国际学院读书非常开心,我真真正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王文蕙  ’23
  • 现就读香港教育大学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荣誉文学士学位课程
课程让我的专业英语更上一层楼,并推动我探索未知领域,如语言学、商业传意等,不仅扩阔了我视野,更令我对应用英语语言学产生浓厚兴趣,我更计划于本科毕业后,继续升读英语及语言学硕士课程。不得不分享的是,学院提供多项奖学金,鼓励我朝着目标继续前进,将来投身与英语及传意相关行业。
苏芷娜  ’22
  • 现就读香港中文大学文学士(英国语文研究)学位课程
  • 2022年香港浸会大学文学副学士(专业传意及英语研究)毕业
学院提供多项奖学金,鼓励我朝着目标继续前进,将来投身与英语及传意相关行业。
苏芷娜  ’22
  • 现就读香港中文大学文学士(英国语文研究)学位课程
视觉艺术
除了学习专修科外,通识课程让我扩濶不同层面的知识范畴,内容与生活息息相关,能够作为常识的补充,日常总有运用的机会。例如,日后成了家长,昔日在心理学课堂上所学到知识便对了解自己子女很有帮助。
刘兆聪  ’12
  • 现于赛马会创意艺术中心开设绘画工作室
  • 2014香港浸会大学视觉艺术文学士(荣誉)毕业
  • 2012香港浸会大学文学副学士(视觉艺术)毕业
通识课程让我扩濶不同层面的知识范畴,拉近与生活的联繫。
刘兆聪  ’12
  • 现于赛马会创意艺术中心开设绘画工作室
我很喜欢修读通识课程,它能清晰地指引我,让我更了解我的兴趣及专长,确立明确目标,更忠于自己所爱。例如,在修读英国文学科时,课程要求看英诗和英文小说,这使我的阅读习惯有了改变。对现在作为创作歌手的我来说,多读外文书籍,能增加我的文字库,激发我的想像力,帮助歌曲的创作。课程也让我对事物有了崭新的看法。
劳嘉怡  ’12
  • 唱作歌手、插画师
  • 2014香港浸会大学视觉艺术文学士(荣誉)毕业
  • 2012香港浸会大学文学副学士(视觉艺术)毕业
我很喜欢修读通识课程,能更了解自己的兴趣。
劳嘉怡  ’12
  • 唱作歌手、插画师
学院为我提供了继续升学的机会,在学问上有所长进。在学期间最大的收获是认识了一班志同道合的好朋友,他们各有所长,对生活充满热情,对未来也充满理想与抱负。
周文庆   ’10
  • 现职于服装设计与艺术创作行业
  • 2012年香港浸会大学视觉艺术学士毕业
  • 2010年香港浸会大学文学副学士(视觉艺术)毕业
在学期间最大的收获是认识了一班志同道合的好朋友。
周文庆   ’10
  • 现职于服装设计与艺术创作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