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校友分享

自2000年成立以來,國際學院培育了不少本地及非本地學生。現在,他們各自在社會上擔當著不同角色,繼續努力回饋社會。以下是部分畢業生的分享。

應用科學學部

我在國際學院渡過了精彩的校園生活。師生關係緊密,同學互勵互勉。而且學院的學習氣氛良好,助我培養積極的態度,不論在讀書或生活上訂立更高目標,期望做得更好。
郭子祈  ’17
  • 2019年香港浸會大學環境科學理學士畢業
  • 2017年香港浸會大學理學副學士(環境保育學)畢業
學院師生關係緊密,同學互勵互勉。
郭子祈  ’17
  • 2019年香港浸會大學環境科學理學士畢業

人文及語言學部

副學士課程與我升讀的學系和科目有明確的銜接,升學後應付學業更容易,而且學院的跨學部選科設計令我有機會學習專業中文以外的知識,為我現在於講求創新和獨立思考的資訊科技創業公司工作打穩基礎。
何俊霖  ’11
  • 資訊科技創業公司項目經理
  • 2013年香港中文大學文化研究學士畢業
  • 2011香港浸會大學文學副學士(專業中文) 畢業
  • 2009年香港浸會大學副學士基礎課程畢業
跨學部選科設計令我有機會學習本科以外的知識。
何俊霖  ’11
  • 資訊科技創業公司項目經理

商學部

在課餘時間多參與學校的活動和實習,將課堂所學實踐到生活和工作上,將可為日後的職業生涯奠定堅實的基礎。
張曉嵐  ’21
  • 現修讀香港理工大學商業管理理學碩士課程
  • 2023年香港浸會大學人力資源管理學商學士(榮譽) 畢業
  • 2021年香港浸會大學文學副學士 (財務管理)畢業
在課餘時間多參與學校的活動和實習,將課堂所學實踐到生活和工作上,將可為日後的職業生涯奠定堅實的基礎。
張曉嵐  ’21
  • 現修讀香港理工大學商業管理理學碩士課程

傳理學部

新聞學課程內容豐富且緊貼時代脈搏,兩年的校園生活培養了我多角度思考及批判性思維,有利日後進入傳媒行業。
王曉琦  ’20
  • 新聞工作者
  • 2022年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榮譽)學士學位—新聞及數碼媒體 (中文新聞專修) 畢業
  • 2020年香港浸會大學文學副學士(新聞學)畢業
新聞學課程內容豐富且緊貼時代脈搏。
王曉琦  ’20
  • 新聞工作者

社會科學學部

學院提供專業的職業輔導,協助同學全面發展個人潛能。參與企業招聘講座及不同行業的就業出路座談會讓我了解不同行業的發展前景,準備就業之路。
吳祖謙  ’10
  • 懲教署二級懲教助理
  • 2012年香港浸會大學社會科學 (榮譽) 心理學學士畢業
  • 2010年香港浸會大學理學副學士 (心理學) 畢業
職業輔導協助同學全面發展個人潛能。
吳祖謙  ’10
  • 懲教署二級懲教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