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校友分享

自2000年成立以來,國際學院培育了不少本地及非本地學生。現在,他們各自在社會上擔當著不同角色,繼續努力回饋社會。以下是部分畢業生的分享。

應用科學學部

我曾經在浸大生物學系進行暑期實習,這次經驗十分難忘。在實習中,我掌握了環境科學的知識和實驗分析的技巧,亦有機會使用在課堂較少接觸的實驗器材,例如質量分析議和離心機等。這次實習擴闊了我在檢測科學範疇的知識,以應付未來的挑戰。
楊偉峰  ’15
  • 政府醫院行政助理
  • 2017年香港理工大學專業進修學院應用科學健康學理學士畢業
  • 2015年香港浸會大學理學副學士(營養與食物管理)畢業
浸大生物學系的暑期實習擴闊了我在檢測科學範疇的知識。
楊偉峰  ’15
  • 政府醫院行政助理

人文及語言學部

CIE良好的課堂氣氛和融洽的師生關係讓我感受最深。充滿教學熱誠的講師會耐心回答學生每個提問,並時常給予具啓發性的建議。參與 This and That 刊物的編輯組,我有機會嘗試編輯的工作及瞭解出版過程,這是十分難得寶貴的經驗。
伍皓麟  ’20
  • 2022年香港浸會大學文學士人文學(榮譽)畢業
  • 2020年香港浸會大學文學副學士(文化研究)畢業
CIE良好的課堂氣氛和融洽的師生關係讓我感受最深。
伍皓麟  ’20
  • 2022年香港浸會大學文學士人文學(榮譽)畢業

商學部

國際學院的教育給予我專業而實用的知識,讓我在未來面對不同性質的商業工作都能應付裕如。
陳凱麒  ’13
  • 現職於會計師事務所
  • 2015年香港浸會大學會計學商學士(榮譽)畢業
  • 2013年香港浸會大學理學副學士(專業會計學)畢業
國際學院是走進大學之門的穩健踏腳石。
陳凱麒  ’13
  • 現職於會計師事務所

傳理學部

作爲内地生,學院爲我提供了很多參與學生活動的機會。在讀期間,我參加了北歐遊學團並成功申請到ROA獎學金,這一次遊學團的經歷爲我之後升學帶來很大幫助。除此之外,我也曾競選傳理學生會幹事,並且參加學生活動,包括迎新活動和嘉賓講座,對於當時廣東話不好的我來説,是一個鍛練語言的好機會。讀書時的課外活動經驗對我之後留在香港工作影響很大。
李琛  ’18
  • 投資研究助理
  • 2021年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學士(榮譽)— 新聞與數碼媒體(數據與媒體傳播專修)畢業
  • 2018年香港浸會大學文學副學士(傳理學)畢業
讀書時的課外活動經驗對我之後留在香港工作影響很大。
李琛  ’18
  • 投資研究助理

社會科學學部

國際學院的學習氣氛濃厚,除了各項學習體驗活動讓我擴闊眼界外,老師的悉心指導及對教學的熱誠,更是現已身為教師的我的榜樣。
何昌恒  ’09
  • 香港浸會大學講師
  • 英國拉夫堡大學社會科學碩士 (體育管理) 畢業
  • 香港浸會大學 運動及康樂領袖學社會科學學士畢業
  • 2009年香港浸會大學理學副學士 (運動及康樂學) 畢業
  • 2007年香港浸會大學副學士基礎課程畢業
以學院的老師為我教學的榜樣。
何昌恒  ’09
  • 香港浸會大學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