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校友分享

自2000年成立以來,國際學院培育了不少本地及非本地學生。現在,他們各自在社會上擔當著不同角色,繼續努力回饋社會。以下是部分畢業生的分享。

應用科學學部

CIE提供多元的課外學習機會,如暑期實習計劃及海外交流團,學習能擴闊同學的視野及豐富個人履歷,對同學日後升學及事業發展都有莫大的幫助。
黃遠辛  ’17
  • 2021年香港大學社會科學學士(地理)畢業
  • 2017年香港浸會大學理學副學士 (地理及資源管理) 畢業
多元的課外學習機會對同學日後升學及事業發展都有莫大的幫助
黃遠辛  ’17
  • 2021年香港大學社會科學學士(地理)畢業

人文及語言學部

CIE良好的課堂氣氛和融洽的師生關係讓我感受最深。充滿教學熱誠的講師會耐心回答學生每個提問,並時常給予具啓發性的建議。參與 This and That 刊物的編輯組,我有機會嘗試編輯的工作及瞭解出版過程,這是十分難得寶貴的經驗。
伍皓麟  ’20
  • 現修讀香港浸會大學文學士人文學(榮譽)課程
  • 2020年香港浸會大學文學副學士(文化研究)畢業
CIE良好的課堂氣氛和融洽的師生關係讓我感受最深。
伍皓麟  ’20
  • 現修讀香港浸會大學文學士人文學(榮譽)課程

商學部

很感謝CIE老師的指引及關愛,助我確定自己的事業方向。每當我對前途感憂慮時,老師都給我適切的指導及鼓勵。學院提供的面試技巧訓練,助我最終能通過非聯招途徑銜接到學士學位課程。
林藹珊  ’14
  • 2016年香港中文大學工商管理學士綜合課程畢業
  • 2014年香港浸會大學文學副學士(工商管理)畢業
很感謝CIE老師的指引給我在學習上很大的啓發。
林藹珊  ’14
  • 2016年香港中文大學工商管理學士綜合課程畢業

傳理學部

課堂老師講解如何有效利用新媒體作宣傳工具外,同時也訓練同學以多角度及批判性思維看待傳媒及各種社會現象。當中最大的得著是學懂如何平衡意念和創意,透過新媒體平台將訊息有效地傳達至社會大眾。
鄺嘉穎  ’16
  • 遵理學校見習行政人員
  • 2019年香港中文大學全球研究社會科學學士畢業
  • 2016年香港浸會大學文學副學士(媒體傳播)畢業
課程訓練我們以多角度及批判性思維看待傳媒及各種社會現象。
鄺嘉穎  ’16
  • 遵理學校見習行政人員

社會科學學部

CIE的課程提升了我對學習的熱誠,讓我勤奮追求自己目標。CIE 心理學課程很全面地讓同學可循序漸進由基礎至深入。老師亦以學生為本,用心指導和培訓我們的批判性思維和獨立學習的能力。
李宛欣  ’16
  • 2018年香港大學社會科學學士(心理學)學士學位課程畢業
  • 2016年香港浸會大學理學副學士(心理學) 畢業
CIE老師用心指導和培訓我們的批判性思維和獨立學習的能力。
李宛欣  ’16
  • 2018年香港大學社會科學學士(心理學)學士學位課程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