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校友分享

自2000年成立以來,國際學院培育了不少本地及非本地學生。現在,他們各自在社會上擔當著不同角色,繼續努力回饋社會。以下是部分畢業生的分享。

應用科學學部

學院有良好的學習環境,老師十分友善,並能夠幫助學生有效地學習。我也參與了聯合大學舉辦的板球活動,和來自不同大學的同學一起打球。這些學習經歷幫助我為升讀學士學位做好了準備。
Tushar Bhavnani  ’22
  • 現修讀香港都會大學電腦工程學榮譽理學士學位課程
  • 2022年香港浸會大學理學副學士(金融科技)畢業
CIE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Tushar Bhavnani  ’22
  • 現修讀香港都會大學電腦工程學榮譽理學士學位課程

人文及語言學部

文化研究課程讓我培養批判思考能力和拓展解讀多元文本視野,如電影、歌詞和性別形象。堅實的學術基礎使我在升學路上得心應手,並於學士畢業後投身學術界發展。
周信意  ’22
  • 大學研究助理
  • 2024年香港浸會大學人文學文學士畢業
  • 2022年香港浸會大學文學副學士(文化研究)畢業
文化研究課程讓我培養批判思考能力和拓展解讀多元文本視野。
周信意  ’22
  • 大學研究助理

商學部

縱使無法認識所有同學,但很開心能遇到現在的組員及朋友。當大家都為學業而感到壓力時,我們便會相約一同溫習,互相扶持。
何俊彥  ’23
  • 現就讀香港浸會大學會計學商學士(榮譽)學位課程
  • 2023年香港浸會大學理學副學士(專業會計學)畢業
縱使無法認識所有同學,但很開心能遇到現在的組員及朋友。
何俊彥  ’23
  • 現就讀香港浸會大學會計學商學士(榮譽)學位課程

傳理學部

課程帶領我進入電影世界,讓我深入了解其創作和文化。跨學科的教育方式啟發我更深入地思考電影的內涵和意義。課程中教授的知識和技能,幫助我在本科和碩士期間進一步學習和製作電影。
鄧自力  ’20
  • 現修讀香港中文大學文化研究文學碩士課程
  • 2022年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學士(榮譽)— 電影主修畢業
  • 2020年香港浸會大學文學副學士(電影、電視及數碼媒體學)畢業
課程帶領我進入電影世界,讓我深入了解其創作和文化。
鄧自力  ’20
  • 現修讀香港中文大學文化研究文學碩士課程

社會科學學部

在國際學院,遇到不少有心的老師,不論是教中、英文或體育。而社會工作學系的課程讓我接觸更多社會議題,令我關心身邊發生的事。近至關心學費加價、不同的弱勢社群的權益;遠至關心政改,都讓我認清以後要走的路!
陳俊裕  ’13
  • 現職於非營利機構「香港公民」
  • 2015年香港浸會大學社會政策社會科學學士 (榮譽) 畢業
  • 2013年香港浸會大學文學副學士(應用社會服務)畢業
國際學院的學習讓我認清以後要走的路。
陳俊裕  ’13
  • 現職於非營利機構「香港公民」